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温柔纾解时代症候,《喜欢你我也是3》唤醒都市人爱本能
来源:黑白文娱作者:洞察网2022-04-20 18:43:07

《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唤醒”这个主题的选取非常有宽度。所谓一通百通,当人们唤醒自身对于爱情的选择与态度时,整体性会唤醒的必然是对自己更清醒的认知,是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重新发现甚至重新构筑;而当人们希望习得爱的能力时,所收获的必然也会超越爱情这一框架本身。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爱奇艺出品、传递娱乐及旗下厚海文化承制的《喜欢你我也是》系列来到第三季。抓住时代的细微处,第一季关注都市喧嚣中的孤独处境,第二季关注女性爱情心理的成长,第三季则试图在“爱无能”的时代唤醒当代年轻人的悸动本能。

都市爱情故事3.0:他们想解开爱的包袱

爱情这个主题,似乎永远讲不尽。或许因为它表面虽关于荷尔蒙,背后却落下太多时代和人性的投影,总有变化的意义。

《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回归,对准的是今天人们的“包袱”。

一位95后的男嘉宾,早早就有了千帆过尽的“初老”心态,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具有主动去爱的能力。一位非常出众的女嘉宾,因前一段感情产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怀疑,会无力消解。而一位事业中游刃有余的男嘉宾,却找不准在爱情中行事的合理边界,对自己的生活信念产生动摇。

不想爱,不敢爱,不会爱,构成了今天所谓的“黑凤梨恐惧症”。

这种“恐惧症”已经成为时代症候群之一,背后自有一些很具代表性和共通性的肇因。

首当其冲,来自社会时代的压力。

由于《喜欢你我也是》系列历来不做“真空环境”,因此人们在其中往往得以窥见许多与我们有连接的熟悉日常,能够更深地同感到这些真实所带来的影响——这一次都市爱情故事的发生地选在了深圳,一个因科技创新高速发展也快速奔跑的城市,尽管录制节目的青年男女们来自不同城市,但都带着与深圳同样的奔跑气息。在录制节目的同时,他们还在真实地奔波于工作中,于是在工作日的晚间,7位青年男女很难聚齐坐下来吃个晚餐加深了解;而夜间加班,休息日抱着手机和电脑以致屏蔽掉了周围的声音信号,更是这些彼此还陌生着的男男女女的常态——也都是最典型的都市打工人生活。

时间的匮乏,使得人们之间维系关系的情感沟通更少、更难;并且它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生活得更封闭,缺乏与更多人群的接触,这也就引向了另一层问题——社交闭环,它无疑对于人际关系的延展空间和可能性有着重要影响。

正如节目中两位来自深圳本地的打工人王蓓和李俊良,单程两个半小时的通勤时间,使得他们不得不披星戴月地早出晚归,这样的相似状态,意外给了这二人一个拉近距离的契机,但在节目中似乎也为他们各自与其他人的深入接触树起了无形的屏障,对于同样对王蓓有好感的一位男嘉宾郭熙彧,这更是令人沮丧的打击——他会因二人不能同步的早餐,或者晚餐时必须进行的一个电话会议,错失沟通的先机,毕竟他们只有短短的21天。

普遍的生活疲态,更会加剧人们的这种保守和封闭,更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选择。事实上我们在对今天人们生活的观察中可以发现,精力越有限,大家越倾向于投入有确定性的、能明确带来回报的事情上,除了工作外,进修培训以及健身的热潮,即是这届年轻人典型的选择结果;而爱情的风险,无论是全心投入却无所得的失望,还是收获之后依然可能有的伤害,都令很多人望而却步。节目中,作为观察嘉宾的秦霄贤在衡量人生重心中更倾向的“先立业”,男嘉宾郭熙彧对情感所持的“会更谨慎、不会百分百投入”的心态,都正是这种社会大心态下的反应。

除了这些外因,来自过去的情感创伤,必然是“黑凤梨恐惧症”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它也恰是《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试图去探究和纾解的。

这一季节目对于所挑选的青年男女们,会迈开脚步去直面探索他们的情感创伤,这无疑是很有勇气的;我们可以看到节目中特别设置了“情感碎片”这一形式,它是素人嘉宾们对于过去情感的自我敞开,对于这些或多或少已形成一些刺猬般保护机制的人们而言,这也是一次很勇敢的尝试。尽管目前节目刚刚进行到第二期,这些更进一步的行动还未能被揭秘,但我们很期待它会如何去引导经历者们达成与过往、与自我的一定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们带着具体的情感困惑而来,但在短短两期节目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现在时的鲜明情感态度,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关于当下一些小小进步的注脚。

比如关于节目中两位30+女嘉宾冯雨和蒋林伶。在这一次的表达中,年龄焦虑终于失声了。我们会看到两位女嘉宾展现的自信和从容,可以看到她们在进行的表达,是在已经有了一定明确认知基础上,关于“我”对未来想要的情感的探索。她们清晰自己想要的情感样貌是“心动”还是“适合”,她们会决定自己想要的关系节点是“爱情”还是“婚姻”。并且,她们还将这种已经完成的人生阅历和思考分享给其他女性,去帮助她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类似的问题。比如当最小的00后女孩严卫琦因未被异性选择而产生情绪时,她们不仅会宽慰她,更会引导她进行一些更积极的思考,去更好地定位和认清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情感依赖,有的是成熟独立,没有雌竞,有的是理解和帮助——尽管女性主义并非节目中的引导重点,但无疑这里还是举重若轻地进行了一次真实女性成长的书写。

敢去和解敢去磨合,做更好的自己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由《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中看到当代爱情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压力,看到当下的人们在爱情中的样态与选择,但它并不为增加观者焦虑而来,也并不意在推动一种绝对的目标状态。这一季节目的主题被定为“唤醒”,唤醒人们面对爱情的悸动、体会和能力,与此同时,唤醒的也是人们不做逃避,面对失败调整再出发的勇气与智慧。讲出“喜欢你”,能够获得一句“我也是”,自然是最大的幸运,他们唤醒人们对此的期待;但如果得不到回应,怎么与羞耻感和解怎么往下走,他们唤醒人们的准备。在这一季已经播出的两期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在讲的两个逻辑是“不要设限”和“不要怕磨合”。与以往节目不同,这一季节目在男女嘉宾的第一次接触上,并没有给他们见面的机会,而是让每位嘉宾进行包括习惯、兴趣等在内的自我认知画像,所有人在只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配对盲选。这种形式显然是想避开“我不喜欢这样的长相”“我不喜欢比我小的”这样传统的第一层影响因素,让人们感受到不做先入为主的设限更会带来的乐趣。嘉宾们显然会将好奇和脑洞更集中到对他人性格、心理的挖掘上来,尝试从更多细节上发现别人与自己的契合度;而带有个人风格的自画像、自我定义,也使得平面的陌生人具有了更多样的魅力色彩。黑白铅笔画上特意用红色画出的一颗小红心,一张用爱心勾勒出的脸,自我介绍语音中的一句冷笑话,都成为他们真正见面之后,快速感觉亲切又快速去打开心防的破冰细节。同时,我们是非常动容于,通过节目中素人嘉宾积极的尝试,以及观察室嘉宾团有温度的引导,整体所传递出的对“磨合”的倡导。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男嘉宾陈孝良,在第一轮自画像盲选时他没有被选择,在第一天集体见面认识沟通后他依然没有被选择——这样的结果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尽管周围人很友好,但或许任何人也难以摆脱如此状态下的尴尬。而显然他做了很好的处理,在第二天依然以一种轻松开朗的积极状态与大家配合,还会站出来主动引导一些意见——即便对于屏幕之外的人而言,这也是观感舒适的,因为大家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相处的轻松;也因为他的主动不后退,他还快速在自己擅长的厨艺这一块发挥出个人魅力,一天之内就实现了一个个人印象的小逆转。虽以此为例,但这里的重要之处在于,节目本身并没有在强调某种“因为所以”的导向或者成功学,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到他们在展现一些态度,把所有的收获或者挫折,视作人们在认知自我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与外部碰撞的不同反应,他们引导和期待的都是人们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状态时应该敢去做磨合、多去做磨合,这种磨合不是为了磨掉自己去靠向某个特定结果,而是在磨合中真正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定位自己,在磨合中找出自己与世界合适的度。在这些呈现与表达中,“唤醒”这个主题的选取就变得非常有宽度。所谓一通百通,当人们唤醒自身对于爱情的选择与态度时,整体性会唤醒的必然是对自己更清醒的认知,是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重新发现甚至重新构筑;而当人们希望习得爱的能力时,所收获的必然也会超越爱情这一框架。当代都市中的人们面对爱情既期待却又远观的杂陈心态,归根结底只是孤独症候群中的一类;爱情中怕会失去、怕不自由、怕被拒绝的心态,在职场、亲子、社交等等场合中也普遍存在。也正因此,恋综很大程度上也有着千人千面的延展性,我们可以在这里磕糖最简单地感受爱情的状态,可以由被观察者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还可以在这里获得对时代的一种纪录视角;而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稍加透视、厘清爱情姿态背后,人们的来处,群体的困境,或许会是对时代更好的纾解。归根到底,获得爱,不是唯一目的;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是今天的人们更深的诉求。THE END

《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唤醒”这个主题的选取非常有宽度。所谓一通百通,当人们唤醒自身对于爱情的选择与态度时,整体性会唤醒的必然是对自己更清醒的认知,是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重新发现甚至重新构筑;而当人们希望习得爱的能力时,所收获的必然也会超越爱情这一框架本身。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爱奇艺出品、传递娱乐及旗下厚海文化承制的《喜欢你我也是》系列来到第三季。抓住时代的细微处,第一季关注都市喧嚣中的孤独处境,第二季关注女性爱情心理的成长,第三季则试图在“爱无能”的时代唤醒当代年轻人的悸动本能。

都市爱情故事3.0:他们想解开爱的包袱

爱情这个主题,似乎永远讲不尽。或许因为它表面虽关于荷尔蒙,背后却落下太多时代和人性的投影,总有变化的意义。

《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回归,对准的是今天人们的“包袱”。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一通百通 爱情故事 录制节目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