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摊上这事,社交悍匪邓超也笑不出来
来源:柳飘飘了吗作者:洞察网2023-02-15 09:41:30

有种社交悍匪,一上舞台就放飞。


(相关资料图)

谁?

把春晚当自家客厅的邓超。

谁承想没高兴几天。

到了年初三《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直播间,再也笑不出来。

很快,近期在李佳琦直播间,邓超再次放飞自我。

热情得差点把 " 人间唢呐 " 李佳琦也逼疯。

不怪超哥反复无常,实在是《中国乒乓》定档、改档、撤档、重新定档过于波折。

纯纯大冤种命了。

《中国乒乓》是邓超、俞白眉继《分手大师》《恶棍天使》《银河补习班》后合作的第四部影片。

因前两部作品口碑欠佳,两人被网友视为 " 劝退组合 "。

路演时,两人倒也放低身段,谦卑回应批评。

这次《乒乓》豆瓣 7.0 的开分,却是他们合作导演生涯最高分。

看完点映的盆友,有评价 " 诚意之作 "" 最后情绪被调动 "。

也有觉得 " 不仅在讲乒乓 ",还有 " 需要深层领悟 " 的东西,有《绝杀慕尼黑》的影子。

不一定天赋独具,却费尽心力,想去突破观众对他们的固有成见。

确实值得一句——用心了。

不得不说,《中国乒乓》某些突破挺出人意料。

比如。

塑造了一批不那么 " 正确 " 的角色。

过去有不少体育电影,里面的人好像天生大公无私,没有私欲,天生勇敢无畏,没有怯懦的时候。

没有人味,观众难以共情。

并不是说这样的价值观不对,而是太直给,有了强行灌输的意味。

这次拍摄被奉上神坛的中国乒乓,难免让人有同样的担忧——

害怕太正确而无趣。

抱着这样的疑虑走进影院,《乒乓》反倒有了第一重惊喜:角色有料有趣,一点都不死板。

比如电影中唯一虚构的角色陈文(阿如那 饰)。

对,《狂飙》莽村村霸李宏伟,来打乒乓球了

这样优秀的运动员,按道理应该出现在大赛上,跟国际高手对决。

事实并没有。

因为弧圈打得好,被安排陪龚枫削球,也就是当龚枫的陪练。

虽左眼一千度,右眼一千二,但削球无敌。

只要炼成攻削结合,就是这一领域所向披靡的祖师爷。

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大赛经历,对手对他毫不了解,遑论研究他打法,摸清他底细。

教练便让陈文当他的磨刀石。

可想而知,陈文当然不甘心。

他曾质问教练:" 当垫脚石的命,有意义吗 "?

却是躲在阴影处的配角,没有上场发光的机会。

电影并没有遮蔽陈文的怨怼。

但他的怨,更多是不甘心努力没有意义。

所以才会在龚枫首战功成时,放声大哭道:" 我赢了,我赢了 ……"

乒乓是一项承载了太多荣誉的运动。

陈文,却是很少被照见的千千万万无名陪练者的缩影。

1988 年汉城奥运会,男单无缘四强。

1989 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子四项全军覆没。

1991 年千叶世乒赛,中国男团跌至新低点,排名第七。

在意大利执教的戴敏佳,正是在这个时候回国,担任男乒主教练。

队内的任务很明确——用最好的战术,打一场翻身仗。

戴敏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内领导。

西装、油头、金表,海归气派,跟整个简朴严肃的干部风不搭界。

结果怼人一时爽,求人火葬场。

多少有点喜剧效果在身上。

他的妻子王盈(孙俪 饰),也不是什么大男主背后含辛茹苦的传统 " 贤内助 ",倒有种市井的泼辣狠劲。

面对质疑他家奢侈的不速之客,王盈把两碗面 " 啪 " 一下丢桌上。

嘴上说让二位一起用餐,实则表明态度,不欢迎他们。

才变得生动有趣。

但主创在赋予角色生命力和性格特色的同时,又得忠于角色。

因故事是对历史某种程度的还原,人物还是要尽力接近原型——

片中的主角,基本都有原型。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原型是曾叱咤赛场的老国手马文革。

可以看出,形象已经改造到亲妈认不出。

不少观众全程都没认出演员本人。

白民和带头抽烟、打牌、不务正业,拿望远镜偷看自己女朋友等行为,表现出的痞气,实在在跟许魏洲往日白面小生的形象挂不上钩。

其实白民和的恋爱经历,是确有发生的。

原型马文革和后来的妻子就相识于,国家体育运动员宿舍附近的商务中心。

一代乒坛名将娶平凡妻子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最难的是技术的模仿。

零基础的乒乓小白要想模仿乒乓传奇打球,拿捏住镜头下的实拍动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片中的演员,许多都是因电影才第一次摸到乒乓球拍。

而要完成足以匹配球技的动作,需要付出实打实的时间和汗水。

方法只有一个字:练。

细腻,就意味着得细抠。

剧组每天都有乒乓球指导坐镇,会精确地告诉演员比如这个球是个搓,应该怎样旋转才到位。

必须练习足够、基本功到位了,才能再去模仿原型人物的发球方式、动作习惯、表情眼神等。

由于长时间每天练习,肌肉会受不了。

演员有必要像运动员一样苦练技术吗?

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不仅仅是为了动作技巧,还为了习得这种 " 肌肉酸痛 "。

这种痛感,恰是塑造角色时必不可缺的体验。

没经历过这样的艰苦岁月,就无法贴近运动员真实心境。

就像阿如那说的:

疼的时候要记住,人家是练了十几年的

无论演《驴得水》里的铜匠、《狂飙》里的李宏伟,还是《乒乓》里的陪练,都像这个人本应如此一样自然。

能做到看不出表演痕迹的演员,可想而知私下的刻苦。

倒不是替演员叫苦,而是从他们不敷衍的态度里,看到用心。

同时,拍摄此类题材却是块太难啃的骨头。

即便演员培训、场景还原、细节氛围等过了关,也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这不,两次撤档、三次定档,就是它不得不面对的变数。

《中国乒乓》实不该遭此厄运。

如果它是烂片、没有用心拍,飘倒不至于写这一篇为它喊冤。

最后呈现在影片中国际大赛上的精彩对决,都是历史上真打过的球。

这样的拍法属实下的是笨功夫。

而这样的笨功夫,对得起观众购买的电影票。

但现在好像有太多杂音充当第三者,干扰了本该属于观众与电影之间的私密互动。

这就要聊到《中国乒乓》为什么反复定档。

第一次定档,是大年初一。

本来是个好档期,却在临上映前突然撤档,改到大年初三。

据传是因为突然被要求更改主角名字。

这样整个影片就需要重新配音,只得紧急叫停年初一的上映。

第一波春节档的票房红利,就这么错过了。

演职员能看到,邓超饰演的蔡振华改名戴敏佳、蔡振华妻子黄胜改名王盈。

马文革改名白民和、王涛改名黄昭、刘国梁改名侯卓翔。

但《夺冠》改掉的是原本的电影名称 " 中国女排 "。

后来我们知道了,这部电影郎平个人色彩太突出,甚至可以叫《郎平传》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郎平及某一两代成员,的确不能完全代表 " 中国女排 "。

说到底还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以郎平及队员辐射整个女排精神)的创作观,难以周全现实所有利害关系。

怎么样都有人不满。

不可否认,电影的确会影响观众对当事人的观感和评价。

当事人不满可以理解。

但电影终究是艺术创作,而非表彰大会。

留给创作者的空间不大,需要平衡的却太多。

但其实对于观众来说,需求并不复杂——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拍一部好看的电影。

体育电影何谓好看?

镜头对准运动员难以被看见的背面,呈现内心复杂的争斗,不惧暴露缺陷与赛场之外的黑暗面。

愈真实,才愈有力。

从这个意义来说,《乒乓》在有限的空间里,并非没有朝这个方向努力。

至于努力得成不成功,还留待观众检验。

结果我们也知道,意外又发生了。

《乒乓》初三上映一天后,第二天排片从 10% 降到 4%。

对此,主创也表示理解,影院按经济效益排片是合理的,他们来得晚,没什么好叫屈的。

只是为避免沦为炮灰,《乒乓》主动退出春节档,再次改档到 2 月 17 日。

不得不说,今年春节档确是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

引导观众走入电影院的不仅仅是影片类型和质量。

宣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电影自带流量和话题,在宣发上自然占据优势。

同时,也会造成粉黑大战,影响观众判断。

让人深有感触的一点是,电影本该通过银幕与观众互动,以真心换真心。

现在在观众没有观看前,就成了靶子、炮灰、祭品。

太多场外因素干扰了市场秩序和观众注意力。

《中国乒乓》的命运看起来像是特例、偶然,其中也包含着某种必然。

电影不是一两个主演或导演个人的事。

而是一群人、一整个团队,以及长达数年的准备、练习、助跑。

别再让好作品在发令枪响时折戟。

须得把电影还给观众。

在 2023 年文娱行业逐渐恢复的时节,还给观众一片与电影过 " 二人世界 " 的净地吧。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中国女排 可想而知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