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83年前消防员合照曝光,网友叹:以为是电影剧照
来源:无风起念作者:洞察网2022-12-20 09:49:19
近代消防员旧照

照片是记载着过去非常多历史记忆的证据之一。日前,就有网友分享了一张旧社会的消防员照片。照片一出,就掀起了全网热议,多达1.2万人按赞留言分享。

▲83年前消防员合影曝光。(图/翻摄自社交媒体上的“罕见老照片”)


(资料图片)

近日,就有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罕见老照片”中分享了一张消防员老照片。原po感叹:这是“旧社会的消防员”。只见照片中,能看到样貌的有九人,有的拿着消防水管,有的立正站在后面,也有的半蹲在带轮子的水桶里面。左边还有一个姿势慵懒,帅气十分。水桶前方也写着“龙泉镇消防队”、“太平笼储而不用”、“民国二十八年十月”。

▲洋人在虹口组建的第一支消防队。

据悉,这张照片摄于民国30年(1941年),中国成都龙泉镇(现龙泉驿区)。当时,龙泉镇消防队面对镜头展示他们的装备,由卡尔‧麦丹斯(CarlMydans)担任拍摄。

照片一出,就引起网友热议“穿草鞋耶,好酷”、“哇……以前拍照就都这么帅气啰,前面慵懒姿势应该是大队长吧”、“消防员头戴斗笠应该是怕热的关系吧!”、“好帅喔!”、“还以为是哪部电影的剧照”、“姿势100”、“好高兴看到我的外公”、“侧身那个懂拍呀”、“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的消防队”、“跟龙泉啤酒好像没有关系……”、“被消防公务耽误的平面模特儿”。

▲今天的消防员

另外,也钓出内行解释“1939时的消防员,这批人穿的其实应是军装,左胸有兵籍识别、左臂也有识别,裤子膝以下全部绑腿袜+草鞋,这是二战时期基层士兵的标准装”。

中国古代消防员历史

其实我国很早就有消防员这个职能部门了,先秦时,史书上就有“火官”、“修火禁”的记载。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为齐桓公谋划霸业,将“修火宪”(制定预防火灾的法规)视作国家大计,列为“国家贫富五事”之一,称

“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护林防火的先驱——管仲。

管仲这句话体现了古人朴素而睿智的生态思想,意即若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足。

《左传·襄公九年》也有关于“火政”的记载:“九年春,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有防火救灾的思想。

▲《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望火楼和军巡铺的踪迹。

到了宋代,“火政”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现了专业的消防部队——“潜火军”,也叫“防隅军”。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便立即携带消防设备扑救灭火。同时军队也参与扑救,各部队密切配合,井井有条,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变灭”“不劳百姓”。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潜火军”的职业化比现在的消防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潜火军”多出自禁军,是精挑细选的青壮士兵,平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且享有行业津贴,待遇比其他军队优厚。有学者认为,这是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消防队。

▲南宋古画中的“望火楼”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城内,每隔三百步设有“军巡铺屋”,又在高处修筑望火楼。

望火楼配有灯火、旗子,楼上有人负责瞭望,一发现火患就拉响警报。

灭火工具也进一步完善,宋仁宗时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时,还为潜火军配置了棚索、斧、锯、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装备。

▲宋朝的灭火工具

到了明朝时,官府还在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负责京城防火,地方基层也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防火。清朝时还发明了“机桶”,这是消防车的雏形,紫禁城内放置有机桶、铁水缸,每缸可储水3000多升,以防火灾的发生。

当然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消防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了,但是古代消防制度的演进,我们也能看出中国古人的智慧。

▲清朝的机桶和水缸参考资料:

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赖晨:《古代消防:唐代用溅筒灭火清代民间校方组织多》,《决策探索》2015年9期。

李刚:《中国古代消防制度溯源》,《安徽消防》,2002年05期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社交媒体 中国古代 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