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港影:张国荣、梁朝伟和郭富城,谁人入戏至深?
来源:唐泪作者:洞察网2022-12-15 12:41:23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入戏是一种能力。


(资料图片)

也代表着演员对待表演的态度。

而在电影中爱一场、恨一场,甚或疯魔一场。

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再进一步讲,入戏深度,与演员对剧本和故事的理解息息相关。

只有贯通了剧情,并彻底骗过自己的演员。

才可以真正进入创作状态。

那么谁人入戏至深?

比如“人戏不分”的张国荣。

张国荣与程蝶衣的相遇,也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而程蝶衣既是一个难遇的角色,也是一个难演的角色。

这个是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

他在开机前六个月到了北京,专心“学戏”,每天练四个小时。

翻来覆去看《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

为这部戏,张国荣改掉了坐立行走的日常习惯,哪怕局部特写甚至脚步声也坚持不用替身。

导演陈凯歌其实他准备了一个京剧替身演员,但直到最后也没派上用场。

他真的为这部戏陷入了“疯魔”之境。

多年后,陈凯歌回忆当年说,人戏不分,张国荣做到头了,而张丰毅则说,「我们那时都躲着张国荣,他根本不是在演戏。」

这种入戏程度,真的罕见。

电影《无间道》上映于2002年。

大概过了十年左右,梁朝伟在一次专访中谈到了这部电影。

关于“对不起,我是警察”那场戏。

说,「有一天拍的时候我跟导演说,这场戏不能这样拍,我们重写吧,那天刘德华、编剧、导演也在,我就开始讲,大家一起重新弄对白。因为当时我已经投入那个角色了,所以很多东西直觉上我知道作为角色应该说什么。」

甚至还补了一句,「编剧有时候是想不到的,他很难投入角色里面。」

这就是关于入戏、理解与创作的典型例子。

而在这场戏之外,还有一场戏是上司被人从高楼抛下,梁朝伟的表演更见功力。

他将多种复杂情绪,诸如震怖、恐慌、悲伤、无助和绝望等等,全部融为一炉,用凝定和极致压迫的眼神去予以表达,堪称一场“大道至简”。

虽然在事后,梁朝伟将这场戏归功于剪辑的功劳,但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华语影史、尤其惊艳的一场表演,基本上是只可模仿而难以逾越的存在。

上述状态和表现,是演员综合能力的体现。

2011年,有一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最爱》。

对郭富城而言,这是他自《柔道龙虎榜》开启表演上升通道以来,一次综合成果检验。

他用了八年时间,拍了十一部电影,其中七部都属于小众文艺电影。

电影的幕后故事披露,郭富城在电影开拍前,专门用了两个月时间去练好方言,为了适应角色特征,一天只吃一餐饭,拍摄现场天寒地冻,被忘在屋顶,却一直“导演不喊停就不动”。

濮存昕说,郭富城身上有激情,有那种没遮没拦的状态,表演的时候感觉自己受到了激发。

而那场“念结婚证书”的戏,郭富城在镜头之外落泪,直接触动章子怡动情,令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章子怡说,「我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这部电影几乎可谓郭富城作品中的「神作」。

而若论表演,甚至放眼整个香港影坛,或也罕有可以匹敌者。

第一道关口,是陕北农村青年角色的神形兼备,香港影坛有几人能够做到?其次是赵得意角色的个性塑造与表演的无痕,又将倒下几人?再次是片末大戏,表演的层次递进和情绪的饱满、情感的如瀑爆发,有谁人可替?

这种表现,来自演员的一种极致能力状态。

认真说起来。

上述三部电影,其主创都属于不可替代的类型。

也各自都有极其惊人表现。

当然各自拥趸或者路人影迷们,或会去争执,谁人功力更深、谁人值得更多褒奖,但若脱离电影和表演本身,纯凭印象和立场、偏好而下的结论,其实毫无意义。

而在入戏之外,演员也会面临难以抽离的问题。

比如梁朝伟和张曼玉都曾言,拍毕《花样年华》之后很难抽离戏中角色。

在拍《无双》期间,庄文强导演半开玩笑说,有几天拍郭富城和张静初二人角色相互怨怼的戏份,他很担心郭富城突然拿起刀子刺向张静初,郭富城在访谈中讲过,自己在拍戏期间会“失踪”,没有朋友能找到他,也绝不会和朋友吃饭,一则要保持戏中状态,二则怕吓到朋友,事后也要专门花时间抽离角色。

看来入戏与抽离的问题,似乎是好演员的共性。

所以或可结论,表演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自我的探寻与历练,是值得毕生追寻的热爱,而不仅仅是工作概念。

当这两位演员在一部《风再起时》中相遇,或就是港影的一场“好时光”。

限于资讯来源。

仅以只鳞片爪而谈。

而什么是好演员?

完全明晰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洞悉角色的性格、内心及情感、情绪,在表演中深度入戏。

不但情绪饱满真实,甚至能影响到对手戏的演员和剧组。

他们不只是在表演,更进入了创作的层境。

与好剧本,相辅相成。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其实并不 表演的时候 农村青年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