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专访“少爷和我”:成为“刘波er”与“龙傲天”
来源:文汇网作者:洞察网2022-12-12 19:49:05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播出临近总决赛,有关各个作品和小队好不好笑仁者见仁,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达成共识——“少爷和我”出圈了。几乎是每出一个作品,就上一次热搜,而且“少爷和我”这个关键词不止一次登顶榜一,这是很多艺人费劲心力营销也很难冲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靠的仅仅是十几分钟的Sketch,就有了“代表作”和代表角色“刘波er”“龙傲天”,贡献无数“刘波刘海留疤”这样的高能台词。上周五最新一期节目播出,他们与歌手张远合作的《超快乐男孩》一经播出,“少爷和我快男篇”再度登上热搜。


【资料图】

能取得这样现象综艺带来的平台效应有之,同样也离不开两人与团队贡献的优质文本与表演。“错位”是一个喜剧中经常使用的套路,喜剧大赛里更是用得很频繁的。但是他俩的这个错位,尤其是前两个作品,还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并且用得出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他俩这样的喜剧“新人”还是很难得的。他们是如何组成小队,又是如何一点点磨出《少爷和我》《警察和我》等“爆款”的呢?为此,文汇报专访鑫仔和张哲华,请他们聊聊成长经历与幕后故事。

一、关于入行与组队1.能不能请鑫仔和哲华聊聊之前的经历?

鑫仔:

因为开了六年的澡堂关门了,没什么事儿干,就开始喜欢上一些喜剧、脱口秀。当时有不少脱口秀演员会把自己线下演出的片段传到网上,画面中他身后就是有那种喜剧厂牌LOGO。我就一个个去搜,搜到了一个离自己家最近的俱乐部,沈阳大风天喜剧。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上了他们,说希望想参与一下。对方问我时想演还是想看?我说我想演。对方说,要不明天?明天晚上就有一个开放麦,要不要来试试?于是第二天我就坐火车去了,

我当时老家在辽宁鞍山,最开始为了讲脱口秀是在沈阳和鞍山两头跑,当天来回,单纯为了省住宿钱。经常是晚上7、8点开始的演出或者开放麦,讲完了就赶最快一班火车回家。如果演出晚了赶不上9点多的火车,就要一直坐等到凌晨12点的车次。刚开始的时候,厂牌也是刚成立一年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演员没有什么收入,我是靠着之前的积蓄生活。后来演员成熟了、观众稳定了,才开始接一些商业演出。

不过,当时我也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开澡堂时,感觉自己一直在重复同一种生活。冷不丁找到这个新的事儿,就特别开心。讲了一阵感觉特别喜欢,就自然而然搬去了沈阳。

2020年,我参加了单立人喜剧在北京举办的原创喜剧大赛,被北京的观众小小的了解。这之后也收到了石老板(单立人喜剧创始人)的邀约,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是他主动问的我哦(笑)!虽然知道“单立人喜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喜剧品牌,但还是小小的纠结了一下,毕竟比起沈阳,北京离家远了,也不确定来到新的环境会发生什么。石老板邀请我的时候,没有许诺画大饼,而是说“我不确定能让你干什么,但会珍惜你这个人,会尽量满足你的想法”。反而就是这种不确定,让我觉得很真诚。

就这样,我从单立人喜剧的新喜剧厂牌“牙花子”,一路来到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可以说,我就是非常随性、非常无意地就踏进了这个领域。然后不知不觉地坚持到了现在。

图源:鑫仔个人微博

哲华:

2014年我从中戏毕业后,参加了《超级笑星第二季》拿了亚军,后来又拍了一个情景喜剧《彩虹营业厅》,算是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回顾刚毕业那段时间,和很多表演系毕业生一样,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跑组生活。刚毕业那会什么都不了解,就自己一家家剧组找过去,几乎每天都在试戏。还记得当时一路坐着地铁、公交再转骑共享单车,往返于试戏剧组驻扎的宾馆和家之间,几个月里就跑了一百多个组。

虽然跑出了量,但刚开始我始终没摸到门道,不明白怎么试戏,也不懂怎么表现自己,也不太自信,所以得到的机会不多。这也是我们这批毕业生的常态。影视市场虽然繁荣,但是演员太多了,竞争很激烈。我自己的性格又有比较内向,总是没有自信容易紧张,老想到如果选不上怎么办,陷入“会不会演戏”的自我怀疑之中。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等待拍戏的“待业”状态。我记得最长的时间,得有快一年没有拍戏。

不过演喜剧的过程中,我觉得开始找到一点门道,一方面是喜欢,所以会想得比较多,愿意去琢磨和研究其中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在喜剧上面我得到的演出机会也多一些,就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2.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二位参加节目?

鑫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新一季开放报名,单立人喜剧也鼓励我们有意愿的可以去尝试。我当时想,如果平常我在线下演出的一些好的节目和段子,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人看到,就很棒。所以就参与到其中,一路走到了现在。

哲华: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一季播出的时候,我经纪公司的同事就推荐我看。我还记得看的第一个节目是蒋龙张弛合作的《这个杀手不大冷》。当时就觉得太好了,这咋演得这么好!后来公司鼓励我参加第二季。说实话,我自己是很想尝试,可就怕能力不足,够不上(《喜剧大赛》的标准)。今年1月初节目开始招募演员,来之前其实我还心里还特打鼓,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反正就是面试,行就行,不行就拉倒,没想到就这么一步步走到今天。

二、关于合作与创排3.二位的身份碰在一起很有意思,这也是《喜剧大赛》里经常能擦出火花的一种组合——学院派演员搭配线下俱乐部喜剧人。二位是怎么“看对眼”组队的?

哲华:

我之前也跟其他搭档在台上演过,结果当时就是观众席还挺“凉”的,就知道感觉可能不太对,不合适。后面米未节目组的PD也在帮我想办法。后来五月底的时候,节目组说是最后一轮配对,我和鑫仔搭档,试的就是《少爷和我》的初版。

《少爷和我》剧照

鑫仔:

第一轮组队大家都是以作品为主,所以就是要围绕本子找到合适的演员。我《少爷和我》这个本子试了几个搭档,总觉得不是最合适的“龙傲天”。哲华当时一试,就觉得特别对,这个人不仅长得帅,而且有很多想法,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其实,我写剧本时设定的“龙傲天”是比较油腻的霸总形象。哲华演得很不一样,比较有中二感,而且他还能当场加梗,给作品和角色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演到下雨的那一段,我的剧本里是留给演员自由发挥的,所以只写了“【耍帅)】”。没想到当时哲华即兴念了一段“诗”:“无情的雨啊,就用你那冰冷的双臂,狠狠地鞭笞我吧”。这段台词放在这里特别合适。虽然这不是剧本里提示的耍帅,但是放在这段情节里感觉特别对!

他的这段表演让我觉得,我们找搭档不是去找一个跟自己完全相同的,这样路线就重合了;而是要找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这样才能一起碰撞出新的东西。

(哲华当时怎么会想到念段诗?)

哲华:

当时可能就是“综艺之神”降临到我的大脑里!那个诗就是脱口而出。

“龙傲天”这种霸总角色我以前没演过,所以也找不到什么参照,节目里最终的呈现,其实是靠线下演出一点点磨出来的。每一次前期展演,我都会稍微变一变,去观察观众的反馈。现在的呈现其实和我最初做出来的感觉差不多。中间其实也有人建议我,是不是要往“油”的感觉去试一试。于是有一次,我也没跟鑫仔说,就自己尝试用比较“霸总”的方式去演,结果台下就很“凉”,观众觉得不好笑。我不太确定具体是什么让观众感到不适,但考虑到“龙傲天”在作品里是一个管家的形象,如果演得太油的话,观众会看出来我对少爷的不敬感,那这个角色就没有了说服力,观众就很难入戏,就很难相信演员所演出来的故事,自然也就不会笑。我需要把这份尊重放在心里(笑),带着这个感觉去演。后来我就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一部动漫《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里面的“坂本”就很符合我心目中“龙傲天”的形象,就是要演出一种缺心眼又很一本正经的感觉。

鑫仔:

嗯,因为演得“油”一点,观众会觉得他这是在“耍帅”,但这个人物他是不知道自己帅的。

哲华:

真帅和耍帅还不一样。耍帅就是我自己知道自己帅,还要表现得更帅一点。我尝试要演出一种帅而不自知的感觉。

4.合作了半年,过程中会有冲突吗?

鑫仔:

肯定会有想法不一样的地方,但不会上升到冲突的阶段,彼此会讨论,然后很快就能解决了。

哲华:

因为我们俩成长轨迹不太一样,反而形成了一个很好地互补状态。

5.第一个节目《少爷和我》一出来就在网上“炸了”,当时什么感觉?

哲华:

做出来的东西能被大家认可、被讨论肯定是很开心。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们都觉得能进下一轮就很好了。而且在节目正式录制前,我们展演名词一直是第七、第八名,最好也就第四。唯独有一次,是其他人排的都是新本子,我们那个作品比较成熟,侥幸拿了第一。

鑫仔:

周围人比我们还高兴。就好像朋友上热搜了,我们也很激动,哇太炸了。但真轮到自己,就反而感觉没啥。反而是看到大家替我们开心,我们也跟着开心的这种感觉。回到生活里,大家该创排还是创排,该回家还是回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三、关于喜剧创作6.后续你们参与创作了《警察和我》《德古拉和我》《少爷和小姐》,有人直接说你们做出了一个“刘波宇宙”。现在“刘波”与“龙傲天”形象深入人心,你们在比赛里会继续做成系列吗?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会限制创作吗?

哲华:

不会,我们都是先有作品再定名字的。我们创作通常是先有一个创意,然后再去想故事框架、完善角色,最后定名字。这几个作品的名字之所以给大家一种“系列感”,其实是因为“xx和我”或者“少爷和xx”的结构不太“透梗”。观众看到“警察和我”这样的名字,只会猜到大概的人物关系,但不会提前猜想我们是要做怎样一个故事。

《警察和我》剧照

鑫仔:

真正的限制或者说是压力,来自于创作时间被压缩了。《少爷和我》是磨了几个月的作品,进入比赛之后,根据比赛题目做的本子就只有两三周的时间。我们要想到一个创意首先自己要想去演,同时一些很经典的好笑的东西大家都已经做过了。不过,如果一点抓住了一个核心创意,再往下去完善就比较顺了。

7.二位最喜欢/受影响最大的喜剧人/作品是?

哲华:

范伟。我从来没改过,不管是问欣赏的演员还是喜剧人,所有的我都说是范伟老师。范伟老师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而是能够把所有角色演活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太“细”了,也就足够真实、足够有“戏”。演戏说到底就是要演细节,细到一丝头发、一个脚指甲,什么都要去考虑到。范伟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我也会提醒自己演人物从细节出发。演《德古拉和我》时,我会去考虑到大众既定认知中的“吸血鬼”该是什么样,比如发型啊皮肤惨白啊,比如熬夜就肯定会有黑眼圈啊。本来还想装两颗小虎牙,最后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道具,担心影响台词放弃了。

《德古拉和我》剧照

鑫仔:

我倒没有固定喜欢的人或者作品,喜剧口味也是一直在变化。小的时候爱看电视里的相声小品,到了大学的时候接触到SNL(《周六夜现场》),就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来真正踏入这个行业之后,又跟着石老板他们这些前辈学。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一年一度 知道自己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