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从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看曹家天下和东汉豪族的最后一战-环球要闻
来源:360kuai作者:洞察网2022-12-04 07:58:15


(资料图片)

引言: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儿子,曹丕虽然天资文藻,下笔成章,但度量不够旷大,行事不够公正;曹植在文学天赋和修养方面更是天马纵横,胜过曹丕,陈寿说他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作为个人来说,曹丕的心胸狭隘并没有多大危害,作为一国之君就另当别论了。同样,作为个人来说,曹植不能克让远防,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但作为一国之君,也要另当别论了。曹丕和曹植,有点相近,也有些不同。他们的优点都是擅长文学,缺点都是不适合成为君王。那么曹操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曹丕?其实这个选择,是曹氏宗族和东汉豪族最后一战的产物。

建安二十二年,当时身为曹魏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的曹丕,终于被曹操立为太子。曹丕成为太子这一年,自己做了六年副丞相,曹操还有两年驾崩。那一年,曹操六十三岁,在那个人均寿命不到30岁的时代,曹操自知时间不多。从这个角度看,曹丕被立为太子,必定是曹操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权衡最终作出的决定。曹丕是曹操次子,曹操长子曹昂早年战死,为何曹操还犹豫这么多年才能确定太子人选?答案显而易见,他对曹丕不是十分满意。曹丕心胸狭隘,甚至许多不了解历史的人都有所耳闻。除了陈寿对他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们还可以再看两件事。第一件,是他与曹操旧臣曹洪的关系。第二件,是他与自己的布衣之交夏侯尚之间的关系。

曹丕和他的布衣之交夏侯尚翻脸这件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因为夏侯尚没什么名气。《三国志·夏侯尚传》载: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魏书》载: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可以说,曹丕和夏侯尚是亲上加亲的关系。其一,曹丕是曹操儿子,夏侯尚是夏侯渊从子,曹操和夏侯渊又是兄弟,因此曹丕和夏侯尚相当于表兄弟关系。其二,曹丕还很器重夏侯尚的筹画智略之才,这一点一定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好感。其三,曹丕与夏侯尚是布衣之交,《战国策·齐策三》载: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可见布衣之交不是一般的交情,是让曹丕能够放下帝王架子的交情。换句话说,曹丕和夏侯尚在一块儿那是可以像哥俩一样相处的。这关系够好了吧,然而曹丕也是可以很快翻脸的。《三国志·夏侯尚传》载:尚有爱妾辟幸,宠夺嫡室;嫡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因为这件事,曹丕对夏侯尚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此后,虽然曹丕名曰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其实已经和夏侯尚之间有很深的嫌隙了。

相比曹丕,曹植的性格几乎完全相反。曹丕心胸狭隘,曹植心胸宽广。曹丕嫉贤妒能,曹植尊重贤良。曹丕为人阴险,曹植为人宽厚。曹操这两个儿子,曹植还继承了曹操的宽广胸怀,曹丕却一点也没有遗传上这一点,相反,他遗传的全部都是曹操的权谋之术。可是或许曹丕至死都没有读懂自己的父亲,曹操的权谋,并不是出自他的本心,而是他要打天下时不得不采取的方法。《三国志·曹植传》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仅这一点,就与曹丕有天壤之别。曹丕性格和心思都非常复杂,城府极深,根本谈不上性格简易。同时,曹丕也非常爱面子,从他登基后屡屡率军十万多人讨伐东吴却每每雷声大雨点小,就能看出。同时,从曹植的文章中也能看出,他就是一个非常豪迈的大才子,有点李白的味道,像仲尼日月,无得逾焉这种文字,必然只能在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时候才能写出来。

前文说过,曹操在太子选择这件事上,是犹豫了很久的。这从《三国志》的记载中也能看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陈寿是魏国官方史官,曹丕是魏国皇帝,陈寿在记载上必然不可能完全按照历史事实来记载。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看出,曹操最初是属意于曹植而非曹丕的。《三国志·曹植传》载:曹植任性而行,不自激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这里明确记载说,曹丕最终之所以能够被定为嗣,一方面是因为曹植在自己的太子之路上实在太不争气,另一方面是因为曹丕用尽各种手段,才达到了这个目的。由此可以证明,曹操那么多年的犹豫,就是希望能把曹植扶正。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代表人物,立太子这件事,早已不是什么家事,而是国事了。这就是为何历朝历代立太子之时,几乎无可避免地要兴起派系之争。曹丕和曹植争夺太子之位,也不可能避免这些。曹操最初属意曹植,这是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的,因此那个时候,一些沉不住气的文臣武将,就纷纷暴露了自己的立场,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像司马懿这样老谋深算的,当时依然在默不作声地观察。

这一阶段持续了将近十年时间。这十年,是曹丕和曹植成长的时期,也是魏国基业趋于稳固的时期,更是满朝文武对曹植和曹丕的细心观察时期。显而易见的是,曹操喜爱曹植,但曹植天生不想当皇帝。曹操不喜爱曹丕,但曹丕的权力欲望却远远大于曹植。其中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曹操如果选择曹植,就要冒着失去天下的可能。如果他选择曹丕,又会让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身处险境。曹植如果上台,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去动曹丕。但曹丕就不同了,他狭隘的心胸,使他非常嫉妒和嫉恨曹操对曹植的爱,事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即便曹植已经远远离开了洛阳和一切斗争的中心,曹丕还是没有放过他。

曹操属意曹植,还有一个原因。曹植宽容博爱,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君主就有利于坐稳江山。在战乱时期,像曹操这样的皇帝,就能打平江山。曹操征战一生,遇到的挫折数不胜数,必然不希望看见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再被他人窃取,也不希望自己的江山短命,因此为了长远考虑,他就十分希望选择一位治世之能人,而这个人选,显然不应该属于心胸狭隘的人,应该属于心胸宽广的人。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曹丕因为多病和能力的问题,并没有太大作为。

实际上,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也是曹家天下和东汉豪族的最后一战。古代家天下时期,如果能连续出现三代明君,就已经匪夷所思了,这些事,作为东汉末年的豪族们,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历史使命,是让东汉王朝继续苟延残喘几十年,东汉豪族们没有曹操的本事,只能支持他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可是曹操去世那些年,这些东汉豪族们依然不肯死心,依然死死抱着他们的复兴东汉王朝的理想,因此,在天下太平之后,曹操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失去意义了,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无能的继承者,让曹操的基业毁在这个人手中,他们则能从中渔利。因此,这些东汉豪族总是千方百计地支持曹丕,他们知道,曹丕不可能是一位治世之明君,相反,他们恐惧曹植,因为一旦曹植登基,就有可能开创一个新局面。到那时候,东汉豪族的美梦就彻底做不成了。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布衣之交 心胸狭隘 最后一战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