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全球快看点丨《哥,你好》导演张栾:马丽听完一遍故事,就说“我接了”
来源:新京报作者:洞察网2022-09-10 08:01:40

由张栾执导,马丽、常远、魏翔领衔主演,贾冰、黄允桐、韩彦博等主演的温情喜剧电影《哥,你好》于9月9日在国内上映。这是导演张栾继2019年执导的《老师·好》口碑票房双收后的又一部新院线长片。至截稿前,《哥,你好》暂时获得中秋档预售票房榜首,也成为档期内最受观众期待的一部喜剧。导演张栾希望这部影片不仅给大家带来“合家欢”的欢乐体验,更希望让大家看到家人之间的珍惜和信任。


(相关资料图)

《哥,你好》海报。

【剧本】

故事灵感来自编剧的真实经历

影片《哥,你好》讲述了与单亲父亲老伍终年不合的小伍阴差阳错回到上世纪80年代,意外地搅黄了父亲老伍与母亲陆春丽的初次相遇。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他想尽办法一次次重返过去,在过去的年代里鼓励母亲追父亲,并最终想要改写母亲命运的喜剧故事。张栾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大纲时就被吸引,有了拍摄的冲动。对于他来说,自己并不是那种一年必须拍一两部的高产导演,要拍摄就一定要“有感而发”。而促成《哥,你好》的诞生,正是来自该片编剧董天翼的真实经历,一次,董天翼接到电话,妻子生产遇到羊水不足的危险情况,他和张栾在房间里只能一直沉默和紧张,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经历,他们一起构想出了一个孩子见证父母亲经历的故事。

新京报:《哥,你好》在剧本创作阶段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张栾:我们的演员相当成熟,这就要求剧本一定要过硬。开拍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筹备工作就是为了围读剧本,大概围读了五六次,这个很重要,不仅要让演员交流顺畅,还要帮助他们准确寻找到人物关系、心理动因,经过围读大家就了解现场该如何处理,除了即兴发挥的戏,很多拍摄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就解决了。

新京报:片中,小伍多次穿越回父母的年代,这些情节和场景是如何设定的?

张栾:这些都是我跟编剧商量出来的,小伍穿越回去的每个地方都必须具有代表性,除了好玩,也要具备年代感的特质。于是我们选择了澡堂、卡拉OK舞厅、车间、医院等,尤其是澡堂,完全复刻了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我们主创对那个年代都特别有感情,当时的人和事都非常单纯,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我们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参考了很多书和海报,尽量把对那个年代的致敬都放在电影里。

影片《哥,你好》复刻了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

新京报:为了表达准确,据说你们在拍摄之前经过了多次的“试练”?

张栾:是的,为了表达准确,在开拍之前我们找了一些演员来不断拍摄,尤其是穿越的戏份,怎么把人变没有,结合特效做出真实感,这些都经过了多次试验。我还有个不想传达的“小秘密”(笑),比起平面的东西我更希望知道立体画面如何,于是就搭建了和现场景致一样的房子,买了很多乐高小人,这是马丽,这是魏翔,然后就摆着用手机拍,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尤其是工作人员看了就很清楚拍摄的过程了。

【演员】

找马丽、常远、魏翔“铁三角”,就是“合适”

此次,三位著名喜剧演员加盟《哥,你好》,马丽与魏翔出演夫妻,常远则饰演他们的儿子,张栾说这种搭配和设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合适”。马丽这次塑造母亲陆春丽更是经历了很多困难,陆春丽时刻谨记“三八红旗手”荣誉,用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准备为工厂的振兴发展奋战。通过他们一家人的日常相处,将上一代人们投身家国建设的奋斗岁月真实还原。

新京报:马丽、常远、魏翔的“铁三角”搭档阵容,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为什么还是要找他们出演?

张栾:还是因为合适,他们符合我对电影的最初想象。首先一个同行给我推荐了常远,我们从小就认识,彼此非常熟悉,我在一次旅行的时候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感觉他特别适合演儿子小伍,一开始这孩子有点懦弱、不争气,他会慢慢成长,我记得当时常远专门去一个公园看完了剧本,躺着看了一下午,看完了就告诉我三个字“我想演”。

马丽、常远、魏翔的“铁三角”再次聚首《哥,你好》。

新京报:拍《哥,你好》之前《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还没有上映,魏翔很少以这么“正经”的角色形象出现,你是怎么认定他可以出演父亲老伍的呢?

张栾:其实父亲这个角色,最开始我也考虑过于谦老师等演员,但我认为这个形象不能让观众一看就知道他们是父子,要做到这种反差效果,魏翔就特别合适。我们之前在一个戏里合作过,我一直对演员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就像我当初判断于谦能将《老师·好》中的老师角色把握好一样,我知道魏翔一定能把这个父亲演出彩,因为他对塑造人物有着很强的能力。

马丽和魏翔在《哥,你好》中饰演夫妻。

新京报:那马丽算是最难请到的人吗?

张栾:是的(大笑),没人比她更适合母亲陆春丽这个角色呀。马丽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演员,看剧本之前她正在怀孕期,接戏的时候她正怀着孩子,演的时候孩子刚出生两三个月,我们特别要对她做好重点保护工作,但她演起戏来总是不顾一切。她能来演主要还是因为对剧本的喜欢,在没出剧本之前我跟她讲过一遍这个故事,当时她就感动不已,她说“我接了,这就像是给我孩子出生的一个礼物”。

【主题】

改变不了的是妈妈对孩子的爱

其实在故事主题上,《哥,你好》已经脱离惯常的喜剧套路,尤其后半段,在孩子牺牲自己救母亲,还是母亲选择放弃生命救孩子的抉择中,母爱和亲情得到了升华,让观众感动不已。张栾说,选择讲述这个故事,就是希望观众能把更多的焦点放在亲情上,尽管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亲情电影,有讲述母子的,讲述母女的,有关于母亲,关于姐姐等,希望这些电影都各放异彩,能发挥好各自触动观众的特质。戏里戏外,他收获了不少感动,也希望这些影片能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启示与治愈。

新京报:《哥,你好》到了后半段不再是无厘头的搞笑,而是涉及母子、家庭关系的思考,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结局?

张栾:不是我要给它设置这个结局,而是剧本水到渠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个结尾方式的,既有点魔幻,也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妈妈到底救回来没有?孩子究竟该如何去改变父母的命运?一切的一切都被那句话诠释明白了——历史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不了的是妈妈对孩子的爱。

新京报:结尾处小伍给妈妈写的那段内心独白非常感人,很多观众都为此落泪,你也是吗?

张栾:当时和编剧一起写这个台词的时候还没有那么汹涌的感情,但后来看了画面,加上闪回的回忆,音乐,我也是一阵心潮澎湃。我非常着迷于探索人与人之间细腻的小感情,跟父母的情感。比如我妈妈现在也在阿尔茨海默病初期,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虽然不至于不认人,但忘事很严重,我父亲身体也不好。电影里小伍的经历,与我的家庭有点像。所以现在除了在工作的时候,我就经常回去陪他们聊聊天,但我也意识到很多感情你想弥补时已经来不及了,已经错过了,人生就是这样的。

马丽和常远在《哥,你好》中饰演母子。

新京报:你最想通过这部电影向观众传达什么?

张栾:聚散分离都需要我们积极地面对,但在有条件时,心里一定要把回忆、感情记住。我想让观众看到,你看小伍能参加父母的婚礼是多么奇幻的事情。前两天,我也很巧地看到我爸妈1979年在中山公园照的相片。我在想如果我是个路人,在当时碰见他们,我也会挺羡慕的,一对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穿着刚买的皮鞋,熨烫好的衬衣,如果我能参与到他们的人生里,跟他们做朋友,这会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啊!所以我想鼓励观众多多关注父母,现在大家都忙,是个聚少离多的时代,大家都要把身边的感动捡起来。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这个故事 那个年代 人物关系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