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每日关注!对话电影《断·桥》作曲家董颖达: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福布斯.作者:洞察网2022-09-04 20:55:17

“这个写小曲的董小姐,活成了有故事的女同学。”这是和董颖达聊天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8月13日,电影《断·桥》上映,董颖达受邀担任全片作曲。叵测的人心、追证的过程、救赎的瞬间,电影中的高光时刻,在董颖达所创音乐的烘托下,变得愈加强烈鲜明。

电影《断·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故事痛点、泪点的敏感捕捉,让音乐冲破黑暗中的谎言与猜忌,增添剧情感染力。

随着影视行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职业化,影视音乐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下的影视配乐行业里,董颖达的名字代表着高品质影视剧的音乐定制。

作曲家 董颖达

她曾为《地久天长》、《柳浪闻莺》、《诗人》、《影》等多部口碑佳片完成配乐,为《扫黑风暴》、《大江大河》系列、《北平无战事》、《天盛长歌》、《清平乐》、《老酒馆》、《大明风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题材各异、风格多样的剧集配乐及主题曲,亦由她创作。

《大江大河2》主题曲《和光同尘》作词、作曲及制作

图片来源:大江大河官微

这些年,董颖达的影视音乐作品也不断出圈,收获大众的好评与喜爱。2020年,她凭借《地久天长》配乐收获第十一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年度电影音乐奖”;2021年,由她作曲、作词、编曲并制作的《大江大河2》主题曲《和光同尘》入选了第28届东方风云榜年度“十大金曲”和“最佳作词”的荣誉。董颖达用音乐赋予了影像更多的魅力,成就了一部又一部佳作。

在多年的工作中,董颖达形成了“浸入式、体验派”的创作方式,她不仅会深度理解故事核心,更会结合题材风格、故事时代背景从细节处入手进行“量身定制”,接连带来打动人心的音乐作品。而在背后,更多的是专业的训练,日积月累的思考和实践,以及视音乐创作为“手艺活”、精益求精的职人态度。

“创作的背后,

是永远在和Deadline赛跑。”

不喜欢被标签,创作风格不设限,这是董颖达的执着和坚持。和华山论剑一样,作曲家们也有各自擅长的门类和派别,有人写历史恢弘,有人写都市言情,有人写烧脑悬疑……但仔细聆听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的音乐时而大气辽阔,时而细腻动人。宜静宜动,亦庄亦谐。她的音乐无法被定义。英雄不问出处,这或许就是董小姐的多面和立体,也是她独一份的写作逻辑。

电视剧《老酒馆》主题曲《似水流年》、主题曲《似水流年》的作词、作曲

图片来源:《老酒馆》官微

回看她的作品,每一部的创作周期都紧张得令人窒息。剧组联系她后的一个月,她为电视剧《大江大河2》写出了主题歌《和光同尘》;50集长片《老酒馆》的全部配乐加两首主题歌曲的创作,她的极限挑战,换来了导演“干得漂亮”的称赞,也是日后支撑她深夜里独自创作的源动力。

影视剧的题材千变万化,不同的故事、风格对于音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音乐创作者对于“戏”的理解,以及对导演意图的把握分外重要。在创作电影《断·桥》开篇部分的音乐时,导演李玉曾向她提出,这部分音乐要给观众带来一种烟火气,而能够将这种抽象的感觉通过音乐传递给观众,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完成这种挑战,也给董颖达带来创作的满足感。

2021 · 年度热播警匪剧集 |《扫黑风暴》全案创作

图片来源:《扫黑风暴》官微

对于影视题材的选择,董颖达更多是出于内心与作品的共鸣,她不希望以同样的写作方式反复创作,“在自我沉淀、自我演化后,我才能确定是否为一部作品创作音乐,不然创作一定缺乏灵气和崭新度。”在某种程度上,影视音乐创作,更像是时间对时间的艺术。

很多人评价她是“一个勤奋的作曲家”, “但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懒’的人,”她打趣道,“但我害怕辜负别人。当有人在我身后‘挥鞭子’的时候,《老酒馆》就是‘临时受命’,这么创作出来的。”

中国文联组织的创作采风途中

朋友们称董颖达为“斜杠青年”,但她却喜欢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因为只有对自己真实,我的作品才能真实。”

同时,她又是一个在创作初期“入戏”极难的感知体,在彻底进入状态之前,她会选择去当地采风,双脚踏上那片土地,去抚摸一草一木,将花香、大自然的味道留存在鼻息间,一呼一吸,去感受,去沉浸,然后全身心投入其中。

于是,但我们不禁反问,“入戏难,出戏是否也难?”董颖达神秘答道,“恰恰相反,因为出戏,我有绝招。”

为西藏创作的声乐作品 《最高的梦》演出之旅 途中

她的“绝招”确实令人感到意外,那便是一趟提起行李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完全陌生的地方,只预订第一天晚上的酒店,不做任何攻略,走到哪住到哪,可能在某个海边的沙滩昏睡过去,直到醒来发现自己深陷涨潮的海水中……这是董颖达出戏的方式,不按常理出牌,将她的工作和生活贯穿始终。

创作至上,消失的“手铐和脚镣”

误打误撞,这是董颖达对自己进入影视音乐创作领域的“最佳注解”。

看似偶然,却属必然。冥冥之中,董颖达与影视音乐创作的之间早已结下了缘。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她感慨道,“我的几位老师都与电影音乐有些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上海音乐学院念大二时候的老师徐景新,除了给我们授课外,创作电影音乐是他的工作日常;而后的陈钢老师,也创作过一些影视音乐作品。在严肃创作领域中,影视音乐创作相对小众,并非主流。感谢这些师长们让我接触并了解它的存在。他们对我的影响至深,包括创作风格和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我进入这个领域的领路人。”

她曾形容影视音乐的创作,犹如“带着手铐和脚镣在跳舞”,“传统音乐和影视音乐创作的关系,更像是作家和编剧。音乐创作大多是写自己,或许是对一个宏大主题的表达,或许是个人人生的感悟。但影视音乐创作则要把‘自我’的部分稍稍隐去,此时,你要研究作品本身,根据题材去进行创作,更像是在写‘命题作文’。”

古装大剧《清平乐》片尾曲合集配乐 图片来源:《清平乐》官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转变对董颖达而言无疑是痛苦的。“纯音乐的创作更具有‘话语权’,站在音乐的舞台上时,指挥家、演奏家都需要根据作曲家的曲谱去进行表演,但一旦进入影视音乐创作,你或许只能在限制的小小方寸天地里去创作一个‘大世界’。”

当我们提及“入行最大的改变”时,她想了想说,“我想我已经不再和自己互搏了。我不再思考自己的音乐是取悦受众,还是随心而作;也放弃去为我的作品是否有人喜欢而烦恼,因为这些都不是我需要花时间去考虑。我真正要做的,是在不断打磨作品的过程中,去平衡创作中的小我和大我,让作品与观众共情共鸣。”

董颖达配乐《地久天长》于柏林电影节

“这个写小曲的董小姐,活成了有故事的女同学。”这是和董颖达聊天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8月13日,电影《断·桥》上映,董颖达受邀担任全片作曲。叵测的人心、追证的过程、救赎的瞬间,电影中的高光时刻,在董颖达所创音乐的烘托下,变得愈加强烈鲜明。

电影《断·桥》

对故事痛点、泪点的敏感捕捉,让音乐冲破黑暗中的谎言与猜忌,增添剧情感染力。

随着影视行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职业化,影视音乐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下的影视配乐行业里,董颖达的名字代表着高品质影视剧的音乐定制。

作曲家 董颖达

她曾为《地久天长》、《柳浪闻莺》、《诗人》、《影》等多部口碑佳片完成配乐,为《扫黑风暴》、《大江大河》系列、《北平无战事》、《天盛长歌》、《清平乐》、《老酒馆》、《大明风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题材各异、风格多样的剧集配乐及主题曲,亦由她创作。

回到当下,如今的她早已摆脱了“手铐和脚镣”的束缚,沉浸在一种完全自由的创作状态。无论为谁、为何而表达,拥有娴熟技巧、超时代的独特审美、看世界眼光高度的她,变得更加肆意。“以前我会认为‘手铐和脚镣’是限制,但现在我把它们定义为某种先决条件,在条件之上,我可以通过作品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感受。这些年,我仿佛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建起了一座兵器库,在(音乐)江湖中,无论是‘比武’还是‘打擂台’,十八般武艺,我都能从容待之。”

“我是幸存者,并非幸运儿。”

董颖达的人生经历也常常处于“盲走”状态。而,这种状态,特别适合创作。

“我自觉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生活把我带到哪,我就去到哪里。”她体验生活的一切,在人生的地图上,留下了一个个被她称之为“歪歪扭扭”的脚印,待它们连成线,回望时却别有一番滋味。

对专业上的陌生领域,董颖达亦充满了探索欲。她会报读爵士钢琴,学唱难度系数极高的爵士和声;她会在暑期跑去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歌曲写作,在当时鲜少有大陆学生的班级里,董颖达十分耀眼,这些经历,犹如一把打开潘多拉宝盒的密钥,为她开启了创作新世界。

很多人觉得董颖达是个幸运儿,拥有今天的成就。但相比“幸运儿”,她认为“幸存者”或者更适合自己。因为所谓的“高光”,其实是建立在困境和逆境之上的。

桃李之年,董颖达前往国外读书工作,再归国教书。这些经历,改变了董颖达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丰富了她的思维方式。“现在,我会更多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努力成为他,成为一个全新的‘我’,以非我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会特别有意思。”

为《理想照耀中国》创作音乐

图片来源:《理想照耀中国》官微

很长一段时期,在董颖达看来,创作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年轻时候会迷茫,会困惑,特别在国外的日子里,不时也会痛哭一场,困于创作之困,走在这条路上,常常会遇坑而跌落,犹如困兽般拼命寻找出口,自我对峙,自我凝望,自我质问。除了要感谢曾提点和帮助我的师长外,我还要感谢两个字——困境。我曾经一度把他们视作‘假想敌’,不断自问和假设——会痊愈吗?会留下伤疤吗?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次痛哭吗?但当我从坑里爬出来以后,又重获新生。而后,这些曾经历的不易,都成为我日后的人生财富。”再次回忆,我们从她的脸上读到的,更多的是释然。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繁重的课业,巨量的工作,需要用智慧做出取舍。但于董颖达而言,音乐创作是工作更是热爱,因此当她谈及某一部很满意的作品时,眼里泛着灼灼的光。

电影《断·桥》

《断·桥》片尾曲中,有一句歌词令人记忆深刻、充满勇气,“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未来,董颖达也将继续探索创新,用打动人心的音乐助力更多佳作与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地久天长 和光同尘 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