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350万学生信息泄露,19人借冬奥诈骗上千万,有人花3.8万
来源:深情经纬线作者:洞察网2022-02-21 10:37:22

冬奥会已经接近尾声,可这一场体坛盛宴却成了小部分人拿来从事不法行为的噱头。

今年2月8日,江苏南通正式调查了一起借助冬奥会名义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诈骗案,累计波及350万名学生。

冬奥会究竟是如何成为他们行骗的理由呢?

01

借助冬奥窃取个人信息

根据调查发现,这是一伙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开展的一场线上诈骗案。

他们在网上举办了一场名为“

助力冬奥

”的知识竞赛,通过让大家报名进行有奖答题。

据了解根据答题的得分情况,

在参与者中选拔出星级不同的“冬奥大使”称号,甚至他们还宣称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前的参赛者,还可以拿到定制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手办。

看似非常正能量的一个线上答题竞赛,没想到被这些不法分子搞成了窃取信息的新手段。

原来想要参与竞赛,必须要提供自己的

姓名、身份证号、学籍信息、手机号

尽管这些东西都属于个人隐私,但是这样一个多数人参与的竞赛,报名条件详细严苛一点也无可厚非。

正是因为抓住了大多数人毫无防备的心理,这些团伙才会得逞

不过总有人对此具有戒备心理,所以才有了2月8日检举揭发的行为。

2月9日,江苏南通当地部门顺藤摸瓜,根据互联网信息一步步找到了这个窃取信息的团伙。

经过累计排查,最终确定了总人数19人的诈骗团伙的行踪。

从北京、内蒙、重庆等多地将他们一网打尽。

根据调查信息得知,在抓获他们之后,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十几部手机和电脑。

而根据他们的供述,

仅仅是一个冬奥知识竞赛,就让他们一举收获了350万名学生的隐私信息。

02

19人诈骗上千万

不仅如此,在窃取信息的同时,他们甚至还像模像样地提醒部分学生,声称他们拿到了答题竞赛的证书,需要缴纳证书工本费。

尽管一个证书的工本费只有十几块几十块钱,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诈骗范围硬是让这个团伙获利

上千万

虽然这个案件已经被成功破获,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非常严重,那就是

如今一些社会热点已经成了新型骗术的行骗依据。

这一次虽然每个人的实际损失只有几十块钱的证书工本费,但是日后个人隐私被泄露的危害却就此埋下了伏笔。

无独有偶,借助冬奥这个社会热点行骗的还不止这19人的犯罪团伙。

同样是来自江苏的一位消费者,在今年2月16日表示自己被骗了。

03

3.8万买回假货

原来他早先结识过一个艺术纪念品公司的朋友,在冬奥会期间,看到他在朋友圈宣传冰墩墩定制纪念品,于是想要从他那里买一套。

根据这个朋友的介绍,

一套冰墩墩纪念品包含3个不同姿态的奖章、摆件,累计要价3.8万元。

原本这位消费者还有些犹豫,但是经不住这位朋友的劝说,还是拿钱买了一套。

当时这位消费者表示自己就是为了买一个纪念价值和意义,可没想到这套商品到手后让他大吃一惊。

据这位消费者所言,

一打开包装就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廉价感,包装很差,而且做工非常不精细。

甚至给自己的发票也非常拙劣,看起来倒像是自己印刷的,因此这一套价值3.8万的纪念品完完全全就是假货。

这位消费者想要退货,

结果发现朋友将自己拉黑,而这个所谓的艺术品公司也已经注销。

类似的事情并不只限于冬奥会这一个社会热点上,但无一例外大家都被这些噱头冲昏了头脑。

比如苹果等热门手机品牌发布新品的时候,往往就会有一些所谓的特价货出现在交易市场中,这类产品的保真率谁也说不准,甚至是不是真的品牌货都难说。

所以如今社会上的骗术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空口无凭,天花乱坠的“瞎话模式”了,更多的是拿出了被包装得天衣无缝的“真玩意儿”来哄骗消费者和用户。

为此每到社会热点席卷网络的时候,总会有公安民警预先给广大用户打预防针,遇到需要转账的、提前下定金的,还有填写重要资产信息的行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而且针对利用社会热点进行个人营利的行为,多数情况官方已经下了定义,“

这类行为大概率就是诈骗,大家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大家还需要提高警惕。

冬奥会已经接近尾声,可这一场体坛盛宴却成了小部分人拿来从事不法行为的噱头。

今年2月8日,江苏南通正式调查了一起借助冬奥会名义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诈骗案,累计波及350万名学生。

冬奥会究竟是如何成为他们行骗的理由呢?

01

借助冬奥窃取个人信息

根据调查发现,这是一伙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开展的一场线上诈骗案。

他们在网上举办了一场名为“

助力冬奥

”的知识竞赛,通过让大家报名进行有奖答题。

据了解根据答题的得分情况,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信息 人借冬奥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