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辽宁朝阳推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 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洞察网2021-11-29 10:19:32

一年前的11月末,我省提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年来,朝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锁定建设“三大基地”、打通“两大通道”、推进“一带一园一屏障”三大目标,全力推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如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成一个怎样的先导区?朝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转变观念,在高质量发展中融入;坚持系统谋划,在统筹协调推进中融入;坚持产业互动,在精准承接转移中融入;坚持生态共治,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融入。到2025年,将朝阳建设成为紧密联系京津冀城市群和沈阳都市圈的新枢纽,打造成为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环京津冀现代化的新兴开放城市。

聚力三大目标,一年来,朝阳高质量推进先导区建设。

全力建设“三大基地”,即环京津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朝阳借力京津冀地区和沈阳市装备制造科技优势,实施“制造业振兴计划”,围绕现代钢铁冶金、新材料等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推动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朝阳先进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智造工业取得较大突破,正向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迈进。其中凌钢、宏发、浪马、天亿、飞马、航天凌河6户企业已成功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截至目前,朝阳具有关键工序数字化规上企业130户,上云企业31户。

着眼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朝阳市致力于打造蔬菜、杂粮等八大产业链,大力培育“朝阳小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凌源百合”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设施农业总面积已突破60万亩。强化流通领域合作对接,加强与北京首农、新发地等供应链企业合作,建成254个产地仓储冷链保鲜设施、30多个年产5万吨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锚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标,朝阳着力打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中试—企业孵化”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目前,重点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中试基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推动48家企业与北大等33所京津冀地区大学院所开展合作,落地转化科技成果55项;新生成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雏鹰瞪羚企业23家。

打通“两大通道”,即电力外送通道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京津冀辽新通道。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中,朝阳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划,规划“川州变”500千伏变电站,联通“巴林—奈曼—阜新跨省电力输送线路”,项目预计年内开工。

同时,朝阳市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正在推进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风电、光伏等发电项目。截至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已建在建和待建装机容量达653万千瓦;规划建设龙王庙和燕山湖两个抽水蓄能电站;在朝阳县实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

朝阳市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京津冀辽新通道建设,依托京沈及喀赤、朝凌高铁,与辽西各市共同构建联通京津冀城市群和沈阳都市圈的1.5小时经济圈。多地推动利用巴新等铁路,以朝阳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集散枢纽,打通由二连浩特入蒙古国进欧洲第二条欧亚大通道。进一步密切朝阳与锦州港、天津港等战略合作。

推进“一带一园一屏障”建设,即京津冀辽现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京津冀城市群居民休闲旅游康养“后花园”、京津冀东北部重要生态屏障。

朝阳市搭建区域文旅合作平台,与锦州、阜新、盘锦和葫芦岛共同建设辽西旅游大环线和京津冀辽现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2021年,开工建设文旅项目54个,完成投资14.4亿元。目前,朝阳已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4A级景区9家,开发旅游商品四大类28系列198种,谋划旅游线路十余条。

在推进京津冀东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中,朝阳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初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十大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04.65万亩,占全省总任务的一半以上。草原生态修复面积达39.36万亩,矿山生态治理12251亩。

同时,朝阳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方案,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去污存绿、去粗存精、去虚存实,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化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linlin]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